【典型案例】压实主体责任,推进基础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落地

发布:2022-05-16来源: 打印 【字体:

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

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学院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综合办、教学办、研工办、学工办为组员的课程思政小组,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制度,夯实基础。贯彻落实《武汉理工大学“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理学院党委抓课堂实施方案》、《理学院师德与教风建设若干细则》、《理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为发挥基础学科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营造氛围。学院中心理论学习组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各教工党支部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相关学习交流,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引导党员率先形成教学改革团队,发挥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统筹协调,全力保障。加强考核,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开展专项调研和专项研讨,注重组织协调、教师培训、工作推进、经验总结、成果推介等,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多措并举强化思路,全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转变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实施“青蓝工程”,打造课程思政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观念;开展“比学赶超”大讨论,形成“讲课传帮带”“学科有交叉”“师德有传承”的良好氛围。

教学改革,注重整体设计。注重将思想引领、能力融入到知识教育中,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将“理苑星空”科技文化节融入教育教学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

挖掘元素,发挥学科作用。数学系挖掘数学家的品格、数学发展史等元素,力学挖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元素,物理挖掘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科技成就以及各定律中所包含的主次矛盾、量变质变等元素,统计挖掘“时间序列看祖国进步、统计普查、社会经济民生调查”等元素,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培养“敢为天下先”的家国情怀。

典型引领,发挥示范作用。以示范课程引领全院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实现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行。如以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校师德标兵获得者廖红教师为核心教学团队打造的《人文物理》,注重引导学生“小我融入大我”等,在全校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三、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斐然,学院育人润物无声

建设了一批“四有”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廖红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她的团队负责的《大学物理》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全校进行“课程思政”推介,申报的“物理文化类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批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吴传生老师获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楚天园丁奖”楚天园丁奖;何大平获得第三届职工创业创新比赛“十佳创业奖”第一名;2人被评为特色专业责任教师,21人获得“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称号,26人被评为“青年教学名师”。2人获得“校师德标兵”荣誉称号,12人获得“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建构了“内涵式”课程思政建设育人矩阵。《经济数学》系列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光电技术》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4名课程进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成果验收环节,8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培育名单。学院还打造了《人文物理》《线性代数》等28门基础学科“金课”,形成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矩阵。

出现了“理苑星空、群星璀璨”育人局面。学院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铜奖、校第六届“奉献杯”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赛校三等奖;5个寝室全体保研;74人获得数学建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省级及其以上奖项,1人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39人参加抗疫抗洪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