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党支部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2023-11-20来源: 打印 【字体: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党支部有共产党员11名,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龄32岁,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是一个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抓落实。中心党支部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卓越教育,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总体要求,在日常工作和学生培养中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思想,在工作中勤勉自律、开拓创新、热爱集体。近几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党员考核优秀,并获学校先进工作者1名,师德先进个人2名,校优秀共产党员1名。

恪守师德规范,教书育人不忘本。不忘教师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与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教师团队承担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全部核心专业课程,18门硕士生课程和10门博士生课程,指导各类研究生100余名。指导本科生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指导研究生获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在思想方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启发,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实实在在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教学研发两不误。中心党支部全体成员均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工作和本科生导师工作,指导学生获批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8项,本科生自主创新基金6项。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中心党支部俨然建成了一只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科学、知识结构互补、有后劲、有潜力的教师团队,同时在言传身教中,也培养了一只对本专业有着高度忠诚感的学生队伍,多名学生及学生班级荣获学校“先进个人”和“优秀班集体”称号。

积极参加公共事务和党员下沉,为学校建设和社区服务添砖加瓦。本着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宗旨,中心党支部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团队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80%,屡次受邀为校内其他部门和学院做公共安全方面的专题讲座。积极参加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党员下沉社区服务工作为载体,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围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心党支部与武汉理工大学东社区党总支签署了共建协议,已经面向珞南街道融媒体、街道工作人员和东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仿真模拟实验室开放日》活动1次。

日夜兼程战疫情,做好课程思政的实践典范。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党支部全程参与湖北战“疫”的艰难历程。在疫情期间,支部全体成员在学术带头人宋英华教授的带领下,针对湖北省疫情的发生、演化、应对、恢复等过程进行了多方调研、统计、筛选和分析,重点围绕复工复产与城市安全运行的主题,提交《关于武汉市中心城区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与安全运行的建议》、《关于长时间封城环境下民众情绪引导与管控的建议》等12篇专家报告,为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支撑。所提交的专家报告受到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重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积极的决策支撑作用。

在科研攻关方面,受邀参加由王辰院士、范维澄院士主持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研究”及“应急防控精准感知管理一体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为了及时获取一手资料、准确掌握实际情况,深入武汉市相关社区开展调研工作,收集基层社区的一手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真实宝贵的基础数据。在学校防控治理方面,运用长期深耕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积累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武汉理工大学复工复学安全运行防疫专题研究》研究,涵盖“复工复学前校园风险精准识别与管控”、“复工复学后学校多部门跨校区协同风险管控”、“学校‘停不得’部门和重点业务部门疫情防范保障能力”等12个方面,完成10余万字的《武汉理工大学复工复学安全运行防疫专题研究报告》,为教职工复工返校、学生复工返学、学校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为在鄂兄弟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推广经验。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党支部积极投身党的教育事业,寓课程思政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专业忠诚度,是“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和“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践行者!